摘要:从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改委到9月份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公布,调整到环传说中的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终于亮相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从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应对到9月份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公布,气候传说中的变化处cp源码应对气候变化司终于亮相了。
10月31日,司职生变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改委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出席,调整到环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有关工作,境部并回答记者提问。应对
在会上,气候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特别介绍说,变化李高是司职生变真正意义上“三定方案”后第一个亮相新闻发布会的“新司长”。因为上个月参加发布会的改委nuxt源码解析生态司司长崔书红是原环保部的“老司长”,李高才是机构改革后新来的“新司长”。
过去,环境部发布会很少涉及气候变化问题,以致于这次发布会之前还专门为记者准备了一份《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常用名词解释和小知识》。发布会伊始,李高还略显紧张,这位嗓音有点像赵忠祥的司长在记者提问完之后,没等翻译说话就“抢答”了一次。
发布会后,李高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从发改委到环境部,两部委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发改委更偏重于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长远战略规划,tomcat源码版本为党中央、国务院当好参谋助手,要求有宏观的视野,考虑长远。而环境部面临的则都是“急茬”,一个一个的攻坚战,要求赶紧见效,所以工作作风也更加务实,要“扎到地里去”。
“从气候变化工作来讲,我们已经提出目标了,(应对气候变化司)过来以后,把环境部的这种监督体制,如中央环保督察等用上,thinkjs源码分析对于实现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他说,“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发改委或环境部一家在做,都需要统筹协调,所以各个部门都需要参加进来。”
“是加强不是减弱”
机构改革后,应对气候变化职能由发改委调整到了环境部,是否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
对此,李高的回答是,这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和长远,从来都不是导出公司源码某一个部委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需要地方积极落实,需要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表示。
在他看来,了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理解。我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小组是由总理来担任组长,规格非常高,同时几乎所有的国务院组成部门都是这个协调小组的成员,这充分说明这项工作需要统筹协调。
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从发改委划转到环境保护部以后,环境部需要在统筹协调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与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去推动地方行业落实相关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生态环境部这项职能,我们一定能把这项职能落实好,把我们工作做好。”他说。
同时,我国已经提出了到2020、2030年中长期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而环境部有着非常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更好的统筹协调利用好这样的体系,也对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有协同效应”
在李高看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有很大的潜力进行协同增效。机构调整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增效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这对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有利的。
例如,过去几年我国制定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采取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推动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约束等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通过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落实,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据统计,落实这样的行动计划在过去几年当中实现了1.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提升空气质量的行动对我们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李高说。
此外,应对气侯变化需要采取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这对大气污染治理也是有利的。
“我们做过相关的测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会相应的减少3.2公斤的二氧化硫和2.8公斤的氮氧化物排放,所以我国超额实现碳强度下降目标也是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贡献。”李高说。
总之,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目标措施等方面是有协同效应的,更好地协调相关政策和行动将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转入新成立的环境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统筹、协同、增效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李高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治理以及更广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监测观测、目标设定、制定政策行动方案、政策目标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统筹融合、协同推进。我也相信在生态环境部的部署下,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将继续推进,同时也将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发挥协同效应。”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