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十六)INSERT 语句详解
2.故障分析 | 从 Insert 并发死锁分析 Insert 加锁源码逻辑
3.CockroachDB 源码闲逛 - II (insert a row)
4.MySQL全文索引源码剖析之Insert语句执行过程
5.解析Mybaits的法方法insert方法返回数字2147482646的原因
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十六)INSERT 语句详解
作者:于帅鹏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四)INSERT 语句概览》中,我们初步探讨了 INSERT 的源码基本流程。本文将深入讨论 TiDB 中 INSERT 语句的法方法多样性,特别是源码处理 Unique Key 冲突的策略,以期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些复杂情况。法方法 首先,源码神魔降临源码我们来划分 TiDB 中的法方法 INSERT 语句类型:基本 INSERT、INSERT IGNORE、源码INSERT ON DUPLICATE KEY UPDATE、法方法以及 REPLACE INTO。源码这些语句各有不同的法方法行为和语义:基本 INSERT:遇到唯一约束冲突时,执行失败。源码
INSERT IGNORE:冲突时忽略,法方法但显示警告。源码
INSERT ON DUPLICATE KEY UPDATE:更新冲突行,法方法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冲突处理。
REPLACE INTO:冲突时删除并替换,可影响多行。
在源码实现上,TiDB 为这些复杂操作设计了独特的逻辑。例如,Basic INSERT 的执行逻辑在 executor/insert.go 中,而 INSERT IGNORE 则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即时检查并处理冲突,通过 batchChecker 实现批量检测。 INSERT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是最复杂的,涉及 INSERT 和 UPDATE 的组合,它会先尝试 UPDATE 冲突行,然后在事务提交时统一执行。REPLACE INTO 则在冲突时执行删除和插入,一次操作可能影响多行。 深入理解这些 INSERT 语句的成长树网站源码实现,有助于在实际使用时做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约束时。对于希望贡献代码的开发者,这将是一个宝贵的参考资料。故障分析 | 从 Insert 并发死锁分析 Insert 加锁源码逻辑
死锁是数据库并发操作中的常见问题,涉及业务关联、机制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给分析带来了挑战。本文以MySQL数据库中并发Insert导致死锁为例,通过问题发现、重现、根因分析和解决策略,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死锁处理方案。文章首先概述了死锁的基本现象和常见特性,指出死锁触发原因与应用逻辑相关,且涉及多个事务。由于不同数据库的锁实现机制差异,分析死锁问题往往不易。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死锁问题的实例,包括日志提示、innodb status输出和事务执行过程。通过与研发团队的沟通和问题复现,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事务之间的锁等待和持有状态,提出了问题的具体原因。为解决死锁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唯一索引和调整并发策略的建议,并结合MySQL的锁实现机制,通过源码分析揭示了死锁产生的zxing c 源码下载根本原因。最终,文章总结了避免死锁的关键措施,包括选择适合的隔离级别、减少对Unique索引的依赖,并通过性能数据追踪和源码理解来有效诊断和解决死锁问题。文章旨在为数据库运维人员提供一套实用的死锁处理方法,促进数据库系统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CockroachDB 源码闲逛 - II (insert a row)
本文将深入探讨 CockroachDB 的启动过程以及处理一条简单 SQL(如插入一行数据)的具体流程。CockroachDB 使用 Go 语言中流行的 Cobra 库来构建其命令行界面(CLI),在使用 `start` 命令启动服务端后,代码从特定位置开始执行。
启动初期,CockroachDB 会准备好各种日志和 pprof 功能。pprof 功能允许通过开关控制定期导出 CPU 和内存(通过 go/jemalloc)的性能分析报告,并定期清除旧的 pprof 数据,这有助于在排查问题时找到事故现场的堆栈或性能数据。
之后,服务端使用一个端口同时处理 PostgreSQL、HTTP 和 gRPC 协议,代码进入 `Server.start()` 方法。这个方法包含复杂的逻辑用于节点发现和 bootstrap。主要关注点在于 SQL 处理,尤其是 PostgreSQL 协议下的客户端连接。
当客户端通过 PG 协议连接到服务端时,代码进入 `pgwire.Server#ServeConn` 方法。通过校验版本等步骤后,进入 `conn.serveImpl` 方法,这是处理请求的主要逻辑。在这里,每个客户端连接由两个 goroutine 分别处理读取协议解析和命令执行。python斗地主源码这种设计允许在执行过程中同时接收客户端连接事件,例如在执行大规模 SQL 过程时,通过关闭其中一个 goroutine 可以在 SQL 执行的同时响应客户端的 `FIN` 指令。
在客户端连接的两个 goroutine 准备好后,发送的 SQL 语句开始在 `coordinator-side` 进行处理。首先,`read goroutine` 解析网络包,并根据不同的 PG cmd 分发到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简单的文本执行查询,`handleSimpleQuery` 方法相对简单。为了区分不同批量的命令,当一组命令推送到 `stmtBuf` 后,会插入一个哨兵 `Sync` 来标记当前批次结束以及后续命令属于下一个批次。
随后,`process goroutine` 从 `stmtBuf` 中获取命令,根据不同的命令类型分发到相应的 `exec*` 方法。例如,简单查询产生的 `ExecStmt` 会进入 `execStmt` 方法,在此之前会创建 `stmtRes` 来封装后续返回客户端响应的缓冲区刷新逻辑。
在处理 SQL 语句时,CockroachDB 会维护一个状态机(StateMachine),用于管理当前连接的事务状态。状态机的定义和行为主要与事务相关,包括 `noTxn`、`open`、`abort`、`implicit` 等状态。在处理插入一行数据的简单语句(如 `INSERT INTO t (a) VALUES (1);`)时,流程如下:
首先,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在线答题竞赛 源码启动两个 goroutine。当插入语句发送到服务端后,`read goroutine` 开始解析并放置到 `stmtBuf`。
随后,`process goroutine` 从 `stmtBuf` 拿出命令,识别为 `ExecStmt`。由于执行此语句前未开始事务,当前连接的状态机处于 `stateNoTxn`。因此,执行 `execStmtInNoTxnState` 方法,因为没有事务,仅执行 `execStmtInNoTxnState` 的默认分支,返回 `eventTxnStart` 事件和 `eventTxnStartPayload`。此时,状态机应用 `noTxnToOpen` 进程,为隐式事务的启动做准备。服务端通过 `client.NewTxn` 创建事务,获取时间戳并准备 `sender` 和 `coordinator` 等工作。接着,设置 `advanceInfo` 为 `advanceOne`、`noRewind`(无需回移 `stmtBuf`,通常重试时需要回移)和 `txnState` 为 `txnStart`。事务状态为 `open` 后,`execCmd` 会从 `stmtBuf` 中继续取出插入语句并执行。
当当前事务状态为 `open` 且为 `implicit` 时,`execStmtInOpenState` 方法继续执行。由于当前 SQL 不是 `BEGIN`、`COMMIT` 等操作,挂载了 `handleAutoCommit` 的 `defer` 函数,并处理 `AS OF` 时间逻辑后,进入 `dispatchToExecutionEngine` 方法。
在 `makeExecPlan` 方法中,创建逻辑计划。接下来,评估是否能够分布执行逻辑计划(对于插入操作,CockroachDB 当前不支持分布式计划)。然后,为逻辑计划准备上下文,调用 `execWithDistSQLEngine`。对于不可分布执行的情况,创建简化版的 `planCtx`,用于生成物理计划。在此步骤中,生成物理计划(如 `row count` 算子)并最终生成执行流程。
在准备和生成流程后,服务端启动在本地节点的执行流程。通过 `local execution` 的 `setup` 和 `run` 方法,执行生成的处理器(如 `planNodeToRowSource`)。在 `run` 方法中,执行 `rowCountNode` 算子,进而触发 `insertNode` 的 `BatchNext`,以火山模式(一次过一个批处理的多个行)执行插入操作。
插入操作中,`BatchNext` 分批处理,根据 `maxInsertBatchSize`(默认为 )进行分批。对于非最后一批次,会通过 `txn.Run` 发送至存储节点,将数据分批存储。在 `checkHelper` 函数中,检查表约束,分为 `eval` 和 `input` 模式,前者是老逻辑,后者在插入前检查约束结果,作为插入算子的输入,有利于优化插入操作。
添加批处理时,调用 `initResult` 准备每个 `CPut` 的结果。如果批处理中某个命令失败(如序列化失败),会在 `initResult` 中保存序列化失败信息。
之后,将准备好的批处理发送至 `replica-side`。在 `finalize` 中,将 `EndTransactionRequest` 添加到批处理的末尾,通过 `txn.Run` 发起。此时,批处理中包含一个条件 `put` 和一个结束事务请求,服务端通过 `DistSender.Send` 将批处理发送至 `replica-side`。批处理中的 `result` 包含 `err` 信息,用于验证批处理序列化无误。
在 `replica-side`,请求到达节点的存储层,找到相关范围的副本对象并处理等待逻辑。对于写入操作,使用 Raft 进行 `Replica.executeWriteBatch`。在此方法中,使用 `Latch` 机制来优化对交叠和非交叠批处理的处理,同时执行批处理命令的 `evaluateWriteBatch` 方法将所有命令应用到数据中,生成 `engine.Batch` 并构建 `ProposalData`。最终,通过 Raft 提出修改,实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最后,执行成功或失败后,结果会沿原路径返回至客户端。
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 CockroachDB 从启动到处理简单 SQL(如插入操作)的全过程。通过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CockroachDB 的内部工作机制,为后续阅读代码提供基础。未来计划将关注点扩展到重试处理逻辑,进一步探索 `stmtBuf` 和状态机在 CockroachDB 中的使用。
MySQL全文索引源码剖析之Insert语句执行过程
本文来源于华为云社区,作者为GaussDB数据库,探讨了MySQL全文索引源码中Insert语句的执行过程。
全文索引是一种常用于信息检索的技术,它通过倒排索引实现,即单词和文档的映射关系,如(单词,(文档,偏移))。以创建一个表并在opening_line列上建立全文索引为例,插入'Call me Ishmael.'时,文档会被分为'call', 'me', 'ishmael'等单词,并记录在全文索引中。
全文索引Cache的作用类似于Change Buffer,用于缓存分词结果,避免频繁刷盘。Innodb使用fts_cache_t结构来管理cache,每个全文索引的表都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个fts_cache_t对象。
Insert语句的执行分为三个阶段:写入行记录阶段、事务提交阶段和刷脏阶段。写入行记录阶段生成doc_id并写入Innodb的行记录,并将doc_id缓存。事务提交阶段对文档进行分词,获取{ 单词,(文档,偏移)}关联对,并插入到cache。刷脏阶段后台线程将cache刷新到磁盘。
全文索引的并发插入可能导致OOM问题,可通过修复patch #解决。当MySQL进程崩溃时,fts_init_index函数会恢复crash前的cache数据。
解析Mybaits的insert方法返回数字的原因
解析MyBatis的insert方法返回数字的原因,主要在于执行器的配置。在配置文件中,如果将executorType设置为BATCH,更新和插入操作的返回值会丢失。这是由于BATCH执行器在MyBatis中的设计特性所导致。当配置为BATCH时,MyBatis会使用BatchExecutor进行操作,这个执行器会固定返回固定的数字,而不是实际影响的行数。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打开配置文件,检查SqlSessionTemplate构造参数ExecutorType的设置。发现它是一个枚举类型,仅包含SIMPLE、RESUME、BATCH三种配置值。当设置为BATCH时,操作会丢失返回值。
在实际代码中,操作最终指向的是SqlSession的insert方法。进一步深入源码,我们发现SqlSession的insert方法调用了update方法,而这个update方法实际上调用了executor的update方法。由于配置了BATCH,因此最终调用的是BatchExecutor的update方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BatchExecutor的update方法总是返回一个固定的数字,即-。
反之,当将executorType设置为SIMPLE时,返回的值将正常反映实际影响的行数。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配置文件中的executorType设置为SIMPLE,或者直接注释掉相关配置,以避免使用BATCH执行器。
总结,配置MyBatis的insert方法返回数字的原因在于执行器的配置选择。通过翻阅源码,我们理解了MyBatis内部处理逻辑以及执行器之间的差异。在实际编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翻阅源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