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 源码主从复制 - 源码梳理
2.redisrdb和aof的区别
Redis 主从复制 - 源码梳理
本文主要剖析Redis主从复制机制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复制积压缓冲区(Replication Buffer),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对Redis复制流程和缓冲区机制深入理解的源码平台,以下内容仅基于Redis版本7.0.,源码若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偏差,源码欢迎指正。源码
复制积压缓冲区在逻辑上可理解为一个容量最大的源码拼多多 网站源码位整数,其初始值为1,源码由offset、源码master_repl_offset和repl_backlog-histlen三个变量共同决定缓冲区的源码有效范围。offset表示缓冲区内命令起始位置,源码master_repl_offset代表结束位置,源码二者之间的源码长度由repl_backlog-histlen表示。
每当主节点执行写命令,源码新生成的源码积压缓冲区大小增加,同时增加master_repl_offset和repl_backlog-histlen的源码值,直至达到预设的最大容量(默认为1MB)。一旦所有从节点接收到命令并确认同步无误,缓冲区内过期的命令将被移除,并调整offset和histlen以维持积压区容量的稳定性。
为实现动态分配,复制积压缓冲区被分解成多个block,手机qq客服源码以链表形式组织。每个block采用引用计数管理策略,初始值为0,每当增加或删除从节点对block的引用时,计数值相应增减。新生成block时,将master_repl_offset+1设置为block的repl_offset值,并将写入命令拷贝至缓冲区内,与此同时,master_repl_offset和repl_backlog-histlen增加。领袖秒赞源码
通过循环遍历所有从节点,为每个从节点设置ref_repl_buf_node指向当前block或最后一个block,确保主从复制能够准确传递命令。当主节点接收到从节点的连接请求时,将开始填充积压缓冲区。在全量复制阶段,从slave-replstate为WAIT_BGSAVE_START至ONLINE,表示redis从后台进程开始执行到完成RDB文件传输和加载,命令传播至此阶段正式开始。
针对每个从节点,在线学习app源码主节点从slave-ref_block_pos开始发送积压缓冲区内的命令,每发送成功,slave-ref_block_pos相应更新。当积压缓冲区超过预设阈值,即复制积压缓冲区中的有效长度超过repl-backlog-size(默认1MB)时,主节点将清除已发送的缓冲区,释放内存。如果主节点写入命令频繁或从节点断线重连时间长,则需合理调整缓冲区大小(推荐值为2 * second * write_size_per_second)以保持增量复制的稳定运行。
当最后一个从节点与主节点的手机通信源码连接断开超过repl-backlog-ttl(默认为秒)时,主节点将释放repl_backlog和复制积压缓冲区以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节点的释放操作依赖于节点是否可能成为新的主节点,因此在最后处理逻辑上需保持谨慎。
redisrdb和aof的区别
Redis中的RDB和AOF都是Redis持久化的方式,但它们的实现机制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一、RDB
RDB是Redis的默认持久化方式之一。它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生成数据快照。这种持久化方式是将内存中的数据生成一份全量备份文件,通常是一个二进制文件。RDB文件的优点是压缩后体积较小,且恢复数据速度快。但它的缺点是在持久化过程中可能会选择某一时刻的数据进行备份,因此在数据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AOF
AOF是另一种Redis持久化方式,它通过记录每次对Redis进行的写操作命令,并在服务器启动时通过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来重建数据。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高安全性,因为每个写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然而,AOF文件的体积可能会相对较大,尤其是在高并发写入的情况下。另外,AOF的恢复速度虽然不如RDB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三、两者的比较
RDB和AOF各有其优缺点。对于需要高并发写入并且不太关注数据严格一致性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RDB;而对于对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AOF或者结合两者使用,以获得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和性能。此外,对于具体使用哪种持久化方式,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总之,Redis的RDB和AOF都是重要的持久化机制,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持久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