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ntainerd详解
2.Linux进程复制机制,码调探索fork的码调原理与实现
3.麒麟V10 SP2操作系统GDB多线程调试失败
4.Linux 调试秘籍深入探索 C++运行时获取堆栈信息和源代码行数的终极指南
Containerd详解
containerd
containerd
专注简洁、鲁棒与移植性,码调作为工业级容器运行时。码调它在Windows和Linux上以守护进程形式运行,码调全面管理容器生命周期,码调activity bpm 源码包含镜像传输与存储、码调容器执行监督、码调底层存储与网络附件。码调
作为构建大型系统时的码调组件,containerd而非直接应用。码调其功能强大,码调适用于复杂环境。码调
containerd
官方网站提供的码调文档
安装containerd,提供多种选择。码调
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官方提供的二进制文件。适用于基于glibc的Ubuntu或Rocky系统,而对于Alpine系统可能不适用。
第一步:安装containerd。
第二步:安装runc。
第三步:安装CNI插件。
另一种方法,利用apt-get等包管理器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方法包含runc,但不提供CNI插件。趣助手源码
第三种方式,从源码构建。参考BUILDING.md文件。
与containerd交互,使用三种命令行工具:ctr、nerdctl、crictl。其中,ctr用于调试,nerdctl提供更友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操作示例:将Docker默认命名空间中的镜像迁移至ctr的oakestra.io命名空间,执行以下命令:
Linux进程复制机制,探索fork的原理与实现
深入探索Linux进程复制机制,本文将解析fork函数的原理与实现过程,从glibc库到内核,再到返回应用层。在现代Linux系统中,fork是创建进程的基本手段。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使用arm平台的Linux内核3..3和glibc库2.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信息可从ftp.gnu.org/gnu/glibc/获取。
从glibc库到内核,我们首先聚焦于硬件平台和具体版本的系统调用流程。在arm平台下,进程源码 下载glibc库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的机制有所差异。当glibc准备进入内核时,内部的`INTERNAL_SYSCALL_RAW`函数将参数存储在寄存器中,并通过`swi 0x0`指令触发软中断,将CPU切换至内核模式,从而实现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过渡。这一过程揭示了系统调用的基本步骤,即通过软中断进入内核,调用系统调用表,执行具体操作,最后返回到用户态。
系统调用表是内核中对各种操作的统一入口,通过`CALL(sys_clone)`宏与地址计算,确定了执行目标为`sys_clone`函数。这一宏将`sys_clone`的地址放置到程序计数器中,使得执行流程能直接跳转至系统调用的处理函数。在`sys_clone`函数内,`SYSCALL_DEFINEx`宏负责定义系统调用的结构与行为,确保了执行流程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最终,`do_fork`函数接管了系统调用的执行,这一关键函数在进程复制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在`do_fork`函数中,根据`clone_flags`参数判断是源码搭积木否进行调试跟踪,并进行进程复制的主要操作。`copy_process`作为`do_fork`的执行主体,负责初始化新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为新进程分配唯一的`pid`,并将新进程加入到运行队列中。此外,`do_fork`还判断是否通过`vfork`创建进程,进而控制父进程的行为,直到子进程释放内存空间后才继续执行。
整个系统调用流程从应用层发起,通过软中断进入内核,选择目标系统调用,执行具体操作,最后返回应用层,体现了Linux内核与glibc库的紧密协作。`copy_process`的实现涉及大量内核知识与代码细节,本文简要概述其核心功能,并在后续文章中深入探讨。对于`fork()`调用的两次返回,原理在于内核栈中的数据复制与进程切换,确保子进程的独立执行和父进程的后续操作。
总结起来,Linux进程复制机制通过`fork()`函数实现,从应用层的论坛勋章源码调用到内核的处理,再到最终的进程复制与初始化,涉及了软中断、系统调用表、`do_fork`与`copy_process`等关键组件。这一过程展示了Linux内核在多任务管理与进程控制方面的高效与灵活性。
麒麟V SP2操作系统GDB多线程调试失败
在FT/4芯片及麒麟V SP2操作系统下,使用GDB进行多线程调试时,遇到了错误。
经过网络搜索,发现可能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有两种。首先,libthread_db-1.0.so和libpthread.so都源自glibc库,理论上不应存在版本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在检查版本一致时,会从libpthread.so的符号表中获取nptl_version,即版本信息。若无法获取该信息,则可能引发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libpthread.so.0中是否存在nptl_version信息。在出现问题的环境下,可能会得到无符合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尝试查看nptl_version,但由于被stripped,因此无法看到结果。
使用file命令查看libpthread-2..so文件,可以发现其被stripped。strip的作用是在动态库中移除符号表,以减小动态库占用空间。显然,我们需要用到的符号也被清除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使用了glibc 2.版本,因此需要创建一个no stripped的libpthread-2..so。最简单的方式是下载glibc2.源码编译,然后提取所需的libpthread库。
1. 从官网下载glibc-2..tar.xz。
2. 解压tar xvf glibc-2..tar.xz。
3. 创建编译目录mkdir build。
4. 进入build目录,执行../configure --prefix=/opt/glibc-2.。
5. 配置后执行make完成编译,注意我们不需要安装。有编译错误也没有关系,只要build的nptl目录下完成libpthread动态库即可。完成编译后的库名为build/nptl/libpthread.so。通过file命令可看到它是no stripped。
接下来查看其版本,可以确认是2.版。
接下来让配置vim ~/.gdbinit加入以下语句,目的是在调用GDB时优先加载我们编译的libpthread.so。修改后,gdb进行多线程调试不再提示错误。
如果你有把握,也可以使用自己编译的libpthread.so替换环境中的对应库。
Linux 调试秘籍深入探索 C++运行时获取堆栈信息和源代码行数的终极指南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特别是在C++领域,运行时错误和异常是常见的挑战。这些错误和异常往往需要开发者深入探索、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获取运行时的堆栈信息和代码行数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正如《代码大全》(Code Complete) 中所说:“好的代码是自我解释的。” 但在现实世界中,当面临复杂的、多层次的代码结构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C++中,获取运行时的堆栈信息和代码行数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常常需要依赖外部工具和库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在代码内部实现这一功能。通过深入探索和学习,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backtrace, dladdr, 和 libbfd 的组合来获取运行时的堆栈信息和代码行数。我们将从底层原理出发,深入分析每个函数和库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将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如何整合这些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正如《C++编程思想》(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中所说:“C++的设计目标是表达直观的设计。” 我们的目标也是通过直观、清晰的代码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一复杂但有趣的主题。
在GCC的源码中,我们可以找到backtrace 和 dladdr 函数的具体实现。这些函数位于 libgcc 和 glibc 中,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源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限制。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如何使用backtrace 函数获取当前的堆栈地址,并使用 backtrace_symbols 函数将这些地址转换为人类可读的字符串形式。这些字符串通常包含函数名、偏移量和地址。我们还将讨论如何使用 dladdr 函数解析堆栈地址,获取函数名和所在的动态链接库信息。libbfd 库将用于获取源代码的行数信息。通过详细的代码示例、图表和解释,我们将帮助读者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正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中所说:“堆栈跟踪是程序运行时的快照,它展示了函数调用的层次结构和执行路径。” 获取堆栈信息对于调试和优化代码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backtrace 函数获取堆栈信息。backtrace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在程序运行时捕获当前的堆栈跟踪信息。
在获取堆栈信息后,我们将讨论如何解析这些信息,以获取更具体的信息,例如函数名和源代码行数。我们将深入分析 dladdr 函数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它解析堆栈地址。此外,我们还将探讨 libbfd 库如何帮助我们从堆栈地址中获取源代码的文件名和行号。
为了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整合所有步骤,展示如何从获取堆栈信息到解析堆栈地址,再到获取源代码行数,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方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符号缺失、动态链接库的影响、编译器和平台差异以及复杂或模糊的堆栈信息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实现既准确又完整,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可靠地工作。
总结而言,通过综合应用backtrace, dladdr, 和 libbfd 等技术,我们不仅解决了运行时获取堆栈信息和源代码行数的复杂问题,还为读者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深层次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技术,更深入探讨了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