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PGA高端项目:Xilinx Zynq7020系列FPGA 多路视频缩放拼接 工程解决方案 提供4套工程源码+技术支持
2.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领航者 ZYNQ 之嵌入式开发指南
3.Xilinx Zynq-7000系列FPGA多路视频处理:图像缩放+视频拼接显示,源码提供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4.Linux 应用案例开发手册——基于Xilinx Zynq-7010/7020工业开发板
5.Ebaz4205 Zynq7010 memcpy性能
6.Zynq GTX全网最细讲解,源码aurora 8b/10b协议,源码OV5640板对板视频传输,源码提供2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FPGA高端项目:Xilinx Zynq7020系列FPGA 多路视频缩放拼接 工程解决方案 提供4套工程源码+技术支持
探索FPGA高端技术:Xilinx Zynq系列视频拼接与缩放的源码工程解决方案一、创新技术应用
基于Zynq的源码cim源码Xilinx FPGA,我们的源码解决方案实现了多路视频的高精度缩放(双线性插值),并以智能FDMA技术进行无缝拼接,源码完美兼容OV摄像头,源码支持动态彩条作为输入源。源码处理后的源码视频经精心优化,通过VGA和HDMI输出不同分辨率的源码实时显示。二、源码全面工程源码
路视频:2路x缩放拼接,源码x输入,源码双屏显示
路视频:4路x缩放,x输入,四屏显示
路视频:8路x缩放,x输入,八屏显示
路视频:路x缩放,x输入,十六屏显示
三、适用领域广泛
无论是在校学生、研究型工程师还是行业专业人士,这套方案适用于医疗、军事等领域的高速接口或图像处理任务,让你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四、技术与支持
提供完整源码,包含最新动态彩条选项
优化FDMA性能,提升低端FPGA性能
改进HDMI输出,清晰易读
升级输出时序,确保无缝显示
五、学习旅程
通过结构优化,降低学习难度,代码量减少%
强调逻辑思维,自主学习verilog和Vivado工具
源码理解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从基础复现开始,逐步深入
六、实战培训
套视频缩放纯verilog源码,提升就业竞争力
提供Vivado环境配置教程
每周进度检查,个性化指导
代码移植与验证服务
七、重要提示
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商业使用需遵守条款
多种视频处理方案,支持不同摄像头和接口
Kintex7和Artix7系列FPGA移植教程
4套Vivado源码,灵活调整视频源
八、安卓软件 源码 背景深入解析
视频缓存采用异步FIFO和RAM阵列,可通过宏定义调整参数,如输入分辨率、通道数等。结语:实战提升
设置缩放参数,探索拼接原理
硬件配置要点,包括摄像头地址计算
从视频拼接到输出模块,全程示例
通过这个精心设计的项目,你将掌握视频缩放与拼接的核心技术,为你的项目设计和移植打下坚实基础。立即获取源码,开始你的FPGA技术探索之旅吧!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领航者 ZYNQ 之嵌入式开发指南
实验平台:正点原子领航者ZYNQ开发板 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 实验目标:在ZYNQ嵌入式系统上实现串口打印“Hello World”。 开发流程:硬件设计(Vivado软件)、软件设计(SDK软件)、下载验证。 硬件设计包括:创建Vivado工程
选择工程路径,确保路径名和工程名符合命名规则(仅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选择工程类型为“RTL Project”,不添加源文件和约束文件。
选择ZYNQ器件型号(根据核心板上ZYNQ芯片型号)。
添加PS模块
使用IP Integrator创建。
配置PS模块,包括UART、DDR、时钟等。
移除与PL端交互的接口信号。
软件设计包括:创建SDK应用工程
新建工程,选择工程名“hello_world”。
选择“Hello World”工程模版。
编写源代码
主函数包含初始化、打印“Hello World”和清理平台的函数。
使用Xilinx定义的print()函数打印字符串。
下载验证步骤:连接下载器和开发板
安装USB串口驱动。
设置SDK Terminal
连接串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
下载并运行程序
右键运行程序到硬件。
验证结果:在开发板的串口上成功打印“Hello World”,证明实验在ZYNQ嵌入式系统上成功执行。Xilinx Zynq-系列FPGA多路视频处理:图像缩放+视频拼接显示,提供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Xilinx Zynq-系列FPGA Zynq进行多路视频处理,包括图像缩放和视频拼接显示。突破筹码重心买进源码首先,通过CSDN大佬的经验,我们利用OV摄像头模组作为输入,配置其为x@Hz分辨率。接着,通过Zynq的软核i2c控制器配置摄像头,采集视频并将其转换为RGB格式。自定义IP负责图像缩放,通过SDK软件配置任意尺寸缩放,实质上是AXI_Lite寄存器配置。VDMA IP实现视频到DDR3的帧缓存,Video Mixer IP则进行视频拼接,支持不同位置显示,同样通过SDK配置。最后,通过HDMI发送IP将RGB视频转换为TMDS信号,显示在显示器上。
提供了vivado.1版本的完整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缩放拼接方案,只需修改SDK软件即可调整。设计思路详细描述了各个IP的使用和配置,包括HLS图像缩放IP的最大分辨率、输入输出格式,以及Video Mixer IP的视频处理能力。工程适用于在校学生和在职工程师的项目开发,特别适合于医疗、军工等领域。
代码获取方式位于文章末尾,但请注意,该工程源码包含部分网络公开资源,仅限个人学习研究,禁止商业使用,且需注意FPGA和嵌入式C语言的基础知识要求。此外,文章还提供了相关FPGA图像处理方案的链接,包括图像缩放、视频拼接等不同功能的方案。
Linux 应用案例开发手册——基于Xilinx Zynq-/工业开发板
开发案例说明
开发案例位于产品资料“4-软件资料\Demo\tl-linux-application\”路径下的 base-demos 和 python-demos 目录。base-demos目录提供Linux常用开发案例,案例bin目录存放可执行文件,案例src目录存放源码。python-demos目录提供Python开发案例,脚本文件无需编译,可直接运行。安卓源码阅读工具测试板卡是基于Xilinx Zynq-系列XC7Z/XC7Z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设计的异构多核SoC工业级核心板。
若需重新编译Linux常用开发案例,请将对应案例src目录复制到Ubuntu工作目录下,进入src目录执行命令加载PetaLinux环境变量,并执行make命令进行案例编译。编译完成后,将在当前目录下生成可执行文件。
Linux常用开发案例包括tl_led_flash、tl_key_test和tl_can_echo等。
tl_led_flash案例功能是通过向评估底板用户指示灯LED设备节点反复交替写入1、0数值,实现LED闪烁效果。LED点亮与熄灭时间均为0.5s。程序流程示意图显示LED设备节点为“/sys/class/leds/user-ledX/”目录下的brightness。
操作说明包括将案例bin目录下的可执行程序tl_led_flash复制到评估板文件系统,并在可执行程序所在目录执行命令运行程序,即可看到评估底板LED1以0.5s的时间间隔进行闪烁。同时,串口终端打印系统全部LED设备信息和程序当前控制的LED设备信息。
关键代码包括预定义LED数组、LED亮灭操作和时间间隔。
tl_key_test案例功能是通过监听用户按键设备节点状态,检测按键事件。程序流程示意图显示用户按键设备节点为“/dev/input/event0”。操作说明包括将案例bin目录下的可执行程序tl_key_test复制到评估板文件系统,在可执行程序所在目录执行命令运行程序,串口终端将打印提示信息。再按下评估板用户按键KEY1,程序将检测到按键事件,并打印按键状态信息。
关键代码包括定义按键、监听按键事件和循环监听。
tl_can_echo案例功能使用canutils工具包的canecho程序实现CAN接口数据接收并重发功能。canutils工具包内含5个独立程序,包括canconfig、candump、canecho、cansend、cansequence等。本案例仅使用canecho功能,如需实现其他功能,可自行下载canutils工具包并从中获取对应功能程序源码。操作说明包括使用USB转CAN模块连接评估板CAN接口和PC机USB接口,参照调试工具安装文档安装USB转CAN驱动和ECAN Tools调试软件,微擎需求测评源码双击打开ECAN Tools软件,选择设备类型,然后点击“打开设备”。打开ECAN Tools界面,将案例bin目录下的PL端.bin格式可执行文件复制到评估板文件系统"/lib/firmware/"目录下,并执行命令加载PL端可执行文件。进入评估板文件系统使用文件系统自带的canconfig工具设置波特率,并启动CAN接口。将案例bin目录下的可执行程序tl_can_echo复制到评估板文件系统,执行命令查看程序参数信息,绑定CAN接口并接收由ECAN Tools发出的数据,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重新发送出去。
关键代码包括使用socket监听CAN接口和将从CAN接口接收到的数据重新发送出去。
tcp_udp_demos案例主要实现客户端(client)与服务端(server)的文本数据相互收发功能。案例包含4个程序,包括tl_tcp_server、tl_tcp_client、tl_udp_server和tl_udp_client。操作说明包括将案例bin目录下的4个可执行程序复制到评估板文件系统,在Ubuntu中执行命令使用OpenSSH登陆评估板文件系统,并在可执行程序所在目录执行命令运行TCP和UDP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程序执行后,客户端将会连接服务端或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均在评估板上运行时,可进行本地回环测试。关键代码以TCP通信程序为例,包括注意源码中的数据结构和系统调用的使用。
Python开发案例包括tl_led_flash和tl_key_test两个简单案例。操作说明包括将案例目录下的脚本文件拷贝到评估板文件系统,并在脚本文件所在目录执行命令查看程序参数信息,执行命令运行脚本程序,即可看到评估底板上的LED闪烁或检测按键事件。关键代码包括查找所有LED设备和控制LED亮灭,以及打开按键设备和监听按键事件。
以上内容为Linux应用案例开发手册——基于Xilinx Zynq-/工业开发板中的详细开发案例和操作说明。更多关于嵌入式开发的内容分享,欢迎关注Tronlong创龙科技~
Ebaz Zynq memcpy性能
eba 板卡在Linux环境下的DDR测试结果显示,在SDK源码环境NonOS中进行ZYNQ pdk自带的memcpy性能测试。
针对ZYNQ测量时间代码,通过获取全局定时器的时间值,基准为系统主频二分频。
定义COUNTS_PER_SECOND,表示每秒计数值(基于CPU频率除以2)。
在测试中添加内存拷贝代码,使用MB大小进行操作。
经过计算,得出memcpy的运行速度。
通过反汇编ELF代码,可以进一步分析和理解memcpy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性能表现。
Zynq GTX全网最细讲解,aurora 8b/b协议,OV板对板视频传输,提供2套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没玩过GT资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儿过FPGA,这是CSDN某大佬说过的一句话,鄙人深信不疑。
GT资源是Xilinx系列FPGA的重要卖点,也是做高速接口的基础,不管是PCIE、SATA、MAC等,都需要用到GT资源来做数据高速串化和解串处理,Xilinx不同的FPGA系列拥有不同的GT资源类型,低端的A7由GTP,K7有GTX,V7有GTH,更高端的U+系列还有GTY等,他们的速度越来越高,应用场景也越来越高端。
本文使用Xilinx的Zynq FPGA的GTX资源做板对板的视频传输实验,视频源有两种,分别对应开发者手里有没有摄像头的情况,一种是使用廉价的OV摄像头模组;如果你得手里没有摄像头,或者你得开发板没有摄像头接口,则可使用代码内部生成的动态彩条模拟摄像头视频;视频源的选择通过代码顶层的`define宏定义进行,默认使用ov作为视频源,调用GTX IP核,用verilog编写视频数据的编解码模块和数据对齐模块,使用2块开发板硬件上的2个SFP光口实现数据的收发;本博客提供2套vivado工程源码,2套工程的不同点在于一套是GTX发送,另一套是GTX接收;本博客详细描述了FPGA GTX 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工程代码可综合编译上板调试,可直接项目移植,适用于在校学生、研究生项目开发,也适用于在职工程师做学习提升,可应用于医疗、军工等行业的高速接口或图像处理领域;
提供完整的、跑通的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的获取方式放在了文章末尾,请耐心看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工程及其源码即有自己写的一部分,也有网络公开渠道获取的一部分(包括CSDN、Xilinx官网、Altera官网等等),若大佬们觉得有所冒犯,请私信批评教育;基于此,本工程及其源码仅限于读者或粉丝个人学习和研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由于读者或粉丝自身原因用于商业用途所导致的法律问题,与本博客及博主无关,请谨慎使用。
我这里已有的 GT 高速接口解决方案:我的主页有FPGA GT 高速接口专栏,该专栏有 GTP 、 GTX 、 GTH 、 GTY 等GT 资源的视频传输例程和PCIE传输例程,其中 GTP基于A7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X基于K7或者ZYNQ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H基于KU或者V7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GTY基于KU+系列FPGA开发板搭建。
GTX 全网最细解读:关于GTX介绍最详细的肯定是Xilinx官方的《ug_7Series_Transceivers》,我们以此来解读;我用到的开发板FPGA型号为Xilinx Kintex7 xc7ktffg-2;带有8路GTX资源,其中2路连接到了2个SFP光口,每通道的收发速度为 Mb/s 到 . Gb/s 之间。GTX收发器支持不同的串行传输接口或协议,比如 PCIE 1.1/2.0 接口、万兆网 XUAI 接口、OC-、串行 RapidIO 接口、 SATA(Serial ATA) 接口、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DI)等等;GTX 基本结构:Xilinx 以 Quad 来对串行高速收发器进行分组,四个串行高速收发器和一个 COMMOM(QPLL)组成一个 Quad,每一个串行高速收发器称为一个 Channel(通道)。GTX 的具体内部逻辑框图:GTX 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流程:首先用户逻辑数据经过 8B/B 编码后,进入一个发送缓存区(Phase Adjust FIFO),最后经过高速 Serdes 进行并串转换(PISO)。GTX 的参考时钟:GTX 模块有两个差分参考时钟输入管脚(MGTREFCLK0P/N 和 MGTREFCLK1P/N),作为 GTX 模块的参考时钟源,用户可以自行选择。
GTX 发送接口:用户只需要关心发送接口的时钟和数据即可,GTX例化模块的这部分接口如下:在代码中我已为你们重新绑定并做到了模块的顶层,代码部分如下。GTX 接收接口:用户只需要关心接收接口的时钟和数据即可,GTX例化模块的这部分接口如下:在代码中我已为你们重新绑定并做到了模块的顶层,代码部分如下。
GTX IP核调用和使用:有别于网上其他博主的教程,我个人喜欢用如下图的共享逻辑:这样选择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方便DRP变速,二是便于IP核的修改,修改完IP核后直接编译即可。
设计思路框架:本博客提供2套vivado工程源码,2组工程的不同点在于一套是GTX发送,另一套是GTX接收。第1套vivado工程源码:GTX作为发送端,Zynq开发板1采集视频,然后数据组包,通过GTX做8b/b编码后,通过板载的SFP光口的TX端发送出去。视频源有两种,分别对应开发者手里有没有摄像头的情况,一种是使用廉价的OV摄像头模组;如果你得手里没有摄像头,或者你得开发板没有摄像头接口,则可使用代码内部生成的动态彩条模拟摄像头视频;默认使用ov作为视频源。第2套vivado工程源码:Zynq开发板2的SFP RX端口接收数据,经过GTX做8b/b解码、数据对齐、数据解包的操作后就得到了有效的视频数据,再用我常用的FDMA方案做视频缓存,最后输出HDMI视频显示。
视频源选择:视频源有两种,分别对应开发者手里有没有摄像头的情况,如果你的手里有摄像头,或者你的开发板有摄像头接口,则使用摄像头作为视频输入源,我这里用到的是廉价的OV摄像头模组;如果你得手里没有摄像头,或者你得开发板没有摄像头接口,则可使用代码内部生成的动态彩条模拟摄像头视频,动态彩条是移动的画面,完全可以模拟视频;默认使用ov作为视频源;视频源的选择通过代码顶层的`define COLOR_IN 宏定义进行。
视频源配置及采集:OV摄像头需要i2c配置才能使用,需要将DVP接口的视频数据采集为RGB或者RGB格式的视频数据。选择逻辑如下:当(注释) define COLOR_IN时,输入源视频是动态彩条;当(不注释) define COLOR_IN时,输入源视频是ov摄像头。
视频数据组包:由于视频需要在GTX中通过aurora 8b/b协议收发,所以数据必须进行组包,以适应aurora 8b/b协议标准。视频数据组包模块代码位置如下:首先,我们将bit的视频存入FIFO中,存满一行时就从FIFO读出送入GTX发送;在此之前,需要对一帧视频进行编号,也叫作指令,GTX组包时根据固定的指令进行数据发送,GTX解包时根据固定的指令恢复视频的场同步信号和视频有效信号。
GTX aurora 8b/b:这个就是调用GTX做aurora 8b/b协议的数据编解码。数据对齐:由于GT资源的aurora 8b/b数据收发天然有着数据错位的情况,所以需要对接受到的解码数据进行数据对齐处理。视频数据解包:数据解包是数据组包的逆过程。图像缓存:我用到了Zynq开发板,用FDMA取代VDMA具有以下优势:不需要将输入视频转为AXI4-Stream流;节约资源,开发难度低;不需要SDK配置,不要要会嵌入式C,纯FPGA开发者的福音;看得到的源码,不存在黑箱操作问题。
视频输出:视频从FDMA读出后,经过VGA时序模块和HDMI发送模块后输出显示器。
第1套vivado工程详解: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Zynq--xc7zffg-2;开发环境:Vivado.1;输入:ov摄像头或者动态彩条,分辨率x@Hz;输出:开发板1的SFP光口的TX接口;应用:GTX板对板视频传输;工程Block Design如下:工程代码架构如下: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第2套vivado工程详解:开发板FPGA型号:Xilinx--Zynq--xc7zffg-2;开发环境:Vivado.1;输入:开发板2的SFP光口的RX接口;输出:开发板2的HDMI输出接口,分辨率为X@Hz;应用:GTX板对板视频传输;工程Block Design如下:工程代码架构如下:综合编译完成后的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如下。
上板调试验证光纤连接:两块板子的光纤接法如下。静态演示:下面以第1组vivado工程的两块板子为例展示输出效果。当GTX运行4G线速率时输出如下。
福利:工程代码的获取:代码太大,无法邮箱发送,以某度网盘链接方式发送,资料获取方式:私。网盘资料如下:
sdr开发篇 6. zynq+ad的linux工程搭建
SDR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从hdl源码开始,从github下载_r1分支的zip包,解压后放置在工作区~/work/zynq_dev/ados。然后,创建Vivado工程,配置环境并编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工程需要针对xmzed进行修改。接着,对DDR和EMIO接口进行适配,并导出HDF文件。
接着,我们进入Petalinux 2.1工程阶段,拷贝适配后的HDF文件,并从github获取ADI的Linux内核和meta-adi。内核和meta-adi需下载、解压并配置,硬件信息目录中需要设置唯一的HDF文件。初次配置后,后续只需在修改后重新编译,配置启动方式、接口、SD卡,并解决source bitbake失败的问题。
内核配置中,USB和IIO功能默认开启。设备树部分,需在dash环境下修改,并在device-tree.bbappend中添加自定义设置。root文件系统配置时,由于meta-adi的影响,需要调整petalinux-user-image.bbappend以恢复默认设置。
编译工程时,注意分配足够的CPU资源,可能需要解决网络问题并设置全局代理。遇到错误时,如jesd-status-dev-r0的fetch问题,需替换相关文件。最后,打包boot.bin并制作SD卡文件系统,包括EXT和FAT分区,并进行启动测试。
测试阶段,通过拨码开关启动设备,使用默认root/root登录,进行IIO连接测试和Gnuradio发送信号测试。整个过程参考了相关教程和文档,如AD的开发指南和Linux驱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