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ubbo源码解析:网络通信
2.ZMQ源码详细解析 之 进程内通信流程
3.串口通信c++源代码
4.Java教程:dubbo源码解析-网络通信
5.linux内核通信核心技术:Netlink源码分析和实例分析
6.通达信源码是通信源码什么
Dubbo源码解析:网络通信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探讨了消费者如何通过内置的通信源码负载均衡找到服务提供者以及服务暴露的原理。本节重点关注的通信源码是消费者如何通过网络与提供者进行远程调用的详细过程,涉及Dubbo框架的通信源码网络通信机制。
网络通信主要在Dubbo的通信源码Remoting模块中实现,Dubbo支持多种协议,通信源码app源码搭建环境包括自定义的通信源码Dubbo协议、RMI、通信源码Hessian、通信源码HTTP、通信源码WebService、通信源码Thrift、通信源码REST、通信源码gRPC、通信源码Memcached和Redis等,通信源码每种协议有其特点。例如,Dubbo协议利用NIO异步通信,适合处理大量并发小数据量的场景,而RMI采用阻塞式短连接,适合Java RMI应用。
序列化在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ubbo支持多种序列化方式,如Hessian2、Java、Fastjson等,其中Hessian2是默认选择。近年来,高效序列化技术如Kryo和FST不断涌现,它们的性能优于Hessian2,可通过配置引入以优化性能。
数据在网络传输中需要解决粘包拆包问题,Dubbo通过定义私有RPC协议,消息头包含魔数、类型和长度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组播源码正确接收。在消费者发送请求时,首先会生成一个封装了方法和参数的Request对象,经过编码后通过Netty发送。提供方则通过Netty接收请求,解码后执行服务逻辑并返回Response对象。
双向通信中,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都通过心跳机制来检查连接状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设有定时任务,确保数据的及时交互。在异步调用中,Dubbo通过CompletableFuture实现从异步到同步的转换,并处理并发调用时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ZMQ源码详细解析 之 进程内通信流程
ZMQ进程内通信流程解析
ZMQ的核心进程内通信原理相当直接,它利用线程间的两个队列(我称为pipe)进行消息交换。每个线程通过一个队列发送消息,从另一个队列接收。ZMQ负责将pipe绑定到对应线程,并在send和recv操作中通过pipe进行数据传输,非常简单。
我们通过一个示例程序来理解源码的工作流程。程序首先创建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加上sleep是为了便于分析流程。程序从`zmq_ctx_new()`开始,这个函数创建了一个上下文(context),这是ZMQ操作的起点。
在创建socket时,如`zmq_socket(context, ZMQ_REP)`,实际调用了`ctx->create_socket`,socket类型决定了其特性。rep_t是基于router_t的特化版本,主要通过限制router_t的某些功能来实现响应特性。socket的创建涉及到诸如endpoint、slot和 mailbox等概念,它们在多线程环境中协同工作。
进程内通信的gojs源码分析建立通过`zmq_bind(responder, "inproc://hello")`来实现,这个端点被注册到上下文的endpoint集合中,便于其他socket找到通信通道。zmq的优化主要集中在关键路径上,避免对一次性操作过度优化。
接下来的recv函数是关键,即使没有连接,它也会尝试接收消息。`xrecv`函数根据进程状态可能阻塞或返回EAGAIN。recv过程涉及`msg_t`消息的处理,以及与`signaler`和`mailbox`的交互,这些组件构成了无锁通信的核心。
发送端通过`connect`函数建立连接,创建连接通道,并将pipe关联到socket。这个过程涉及无锁队列的管理,如ypipe_t和pipe_t,以及如何均衡发送和接收。
总结来说,ZMQ进程内通信的核心是通过管道、队列和事件驱动机制,实现了线程间的数据交换。随着对ZMQ源码的深入,会更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组件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串口通信c++源代码
串口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常用方式。在C++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串口通信来控制各种设备,例如传感器、电机和LED灯等。
在C++中,串口通信的实现需要用到Windows API函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源代码示例,它使用了Windows API函数来实现串口通信:
```cpp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HANDLE hSerial;
DCB dcbSerialParams = ;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char* portName = 'COM3';
hSerial = CreateFile(portName,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 {
cout
return 1;
}
else {
cout
}
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
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
cout
CloseHandle(hSerial);
return 1;
}
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
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
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
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
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
cout
CloseHandle(hSerial);
return 1;
}
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
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
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
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 {
cout
CloseHandle(hSerial);
return 1;
}
char* dataToSend = 'Hello World!';
DWORD bytesWritten;
if (!WriteFile(hSerial, dataToSend, strlen(dataToSend), &bytesWritten, NULL)) {
cout
CloseHandle(hSerial);
return 1;
}
else {
cout
}
CloseHandle(hSerial);
return 0;
}
```
在此示例中,我们首先使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串口端口。然后,我们使用GetCommState函数获取串口状态,SGEM游戏源码并使用SetCommState函数设置串口参数,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等。接下来,我们使用SetCommTimeouts函数设置读取数据的超时时间。最后,我们使用WriteFile函数向串口发送数据。
这是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源代码示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C++中串口通信的实现方式。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和需求来编写更加详细和复杂的串口通信程序。
Java教程:dubbo源码解析-网络通信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探讨了消费者端服务发现与提供者端服务暴露的相关内容,同时了解到消费者端通过内置的负载均衡算法获取合适的调用invoker进行远程调用。接下来,我们聚焦于远程调用过程,即网络通信的细节。
网络通信位于Remoting模块中,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dubbo协议、rmi协议、hessian协议、ty进行网络通讯,NettyClient.doOpen()方法中可以看到Netty的相关类。序列化接口包括但不限于:Serialization接口、Hessian2Serialization接口、Kryo接口、FST接口等。
序列化方式如Kryo和FST,性能往往优于hessian2,能够显著提高序列化性能。这些高效Java序列化方式的引入,可以优化Dubbo的序列化过程。
在配置Dubbo RPC时,网页源码加速引入Kryo和FST非常简单,只需在RPC的XML配置中添加相应的属性即可。
关于服务消费方发送请求,Dubbo框架定义了私有的RPC协议,消息头和消息体分别用于存储元信息和具体调用消息。消息头包括魔数、数据包类型、消息体长度等。消息体包含调用消息,如方法名称、参数列表等。请求编码和解码过程涉及编解码器的使用,编码过程包括消息头的写入、序列化数据的存储以及长度的写入。解码过程则涉及消息头的读取、序列化数据的解析以及调用方法名、参数等信息的提取。
提供方接收请求后,服务调用过程包含请求解码、调用服务以及返回结果。解码过程在NettyHandler中完成,通过ChannelEventRunnable和DecodeHandler进一步处理请求。服务调用完成后,通过Invoker的invoke方法调用服务逻辑。响应数据的编码与请求数据编码过程类似,涉及数据包的构造与发送。
服务消费方接收调用结果后,首先进行响应数据解码,获得Response对象,并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NettyHandler。处理后,响应数据被派发到线程池中,此过程与服务提供方接收请求的过程类似。
在异步通信场景中,Dubbo在通信层面为异步操作,通信线程不会等待结果返回。默认情况下,RPC调用被视为同步操作。Dubbo通过CompletableFuture实现了异步转同步操作,通过设置异步返回结果并使用CompletableFuture的get()方法等待完成。
对于异步多线程数据一致性问题,Dubbo使用编号将响应对象与Future对象关联,确保每个响应对象被正确传递到相应的Future对象。通过在创建Future时传入Request对象,可以获取调用编号并建立映射关系。线程池中的线程根据Response对象中的调用编号找到对应的Future对象,将响应结果设置到Future对象中,供用户线程获取。
为了检测Client端与Server端的连通性,Dubbo采用双向心跳机制。HeaderExchangeClient初始化时,开启两个定时任务:发送心跳请求和处理重连与断连。心跳检测定时任务HeartbeatTimerTask确保连接空闲时向对端发送心跳包,而ReconnectTimerTask则负责检测连接状态,当判定为超时后,客户端选择重连,服务端采取断开连接的措施。
linux内核通信核心技术:Netlink源码分析和实例分析
Linux内核通信核心技术:Netlink源码分析和实例分析
什么是netlink?Linux内核中一个用于解决内核态和用户态交互问题的机制。相比其他方法,netlink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交互方式。它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路由、用户态socket协议、防火墙、netfilter子系统等。
Netlink内核代码走读:内核代码位于net/netlink/目录下,包括头文件和实现文件。头文件在include目录,提供了辅助函数、宏定义和数据结构,对理解消息结构非常有帮助。关键文件如af_netlink.c,其中netlink_proto_init函数注册了netlink协议族,使内核支持netlink。
在客户端创建netlink socket时,使用PF_NETLINK表示协议族,SOCK_RAW表示原始协议包,NETLINK_USER表示自定义协议字段。sock_register函数注册协议到内核中,以便在创建socket时使用。
Netlink用户态和内核交互过程:主要通过socket通信实现,包括server端和client端。netlink操作基于sockaddr_nl协议套接字,nl_family制定协议族,nl_pid表示进程pid,nl_groups用于多播。消息体由nlmsghdr和msghdr组成,用于发送和接收消息。内核创建socket并监听,用户态创建连接并收发信息。
Netlink关键数据结构和函数:sockaddr_nl用于表示地址,nlmsghdr作为消息头部,msghdr用于用户态发送消息。内核函数如netlink_kernel_create用于创建内核socket,netlink_unicast和netlink_broadcast用于单播和多播。
Netlink用户态建立连接和收发信息:提供测试例子代码,代码在github仓库中,可自行测试。核心代码包括接收函数打印接收到的消息。
总结:Netlink是一个强大的内核和用户空间交互方式,适用于主动交互场景,如内核数据审计、安全触发等。早期iptables使用netlink下发配置指令,但在iptables后期代码中,使用了iptc库,核心思路是使用setsockops和copy_from_user。对于配置下发场景,netlink非常实用。
链接:内核通信之Netlink源码分析和实例分析
通达信源码是什么
通达信源码是一种用于编写通达信软件的源代码。 以下是详细解释: 通达信源码是通达信软件的核心组成部分。源代码是用特定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写的文本文件,包含了计算机程序的所有指令和逻辑。对于通达信软件来说,这些源代码负责实现软件的各种功能,包括数据分析、股票交易、系统配置等。开发者通过编写、调试和测试这些源代码,最终创建出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通达信软件。这些源代码对于理解软件的工作机制、进行定制开发以及解决软件运行中的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达信源码通常涉及多种编程语言和技术的运用。由于金融分析软件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执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因此通常会使用如C、C++、Java等高级编程语言来编写。此外,为了与金融市场数据接口进行交互、处理实时数据,还需要涉及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等技术。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并不需要直接了解通达信的源码细节。但对于开发者、系统管理员以及高级用户来说,了解和熟悉通达信的源码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定制软件功能、解决潜在问题,以及优化软件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版权问题,普通用户通常无法直接获取到通达信的完整源码。除非有特定的合作或授权协议,否则访问和使用源码可能受到限制。linux内核源码:网络通信简介——网络拥塞控制之BBR算法
从网络诞生至十年前,TCP拥塞控制采用的经典算法如reno、new-reno、bic、cubic等,在低带宽有线网络中运行了几十年。然而,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无线网络通信的普及,这些传统算法开始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根本原因是,传统拥塞控制算法将丢包/错包等同于网络拥塞。这一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算法在面对新环境时的不适应性。BBR算法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一问题。BBR通过以下方式控制拥塞:
1. 确保源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不超过瓶颈链路的带宽,避免长时间排队造成拥塞。
2. 设定BDP(往返延迟带宽积)的上限,即源端发送的待确认在途数据包(inflight)不超过BDP,换句话说,双向链路中数据包总和不超过RTT(往返延迟)与BtlBW(瓶颈带宽)的乘积。
BBR算法需要两个关键变量:RTT(RTprop:往返传播延迟时间)和BtlBW(瓶颈带宽),并需要精确测量这两个变量的值。
1. RTT的定义为源端从发送数据到收到ACK的耗时,即数据包一来一回的时间总和。在应用受限阶段测量是最合适的。
2. BtlBW的测量则在带宽受限阶段进行,通过多次测量交付速率,将近期的最大交付速率作为BtlBW。测量的时间窗口通常在6-个RTT之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概念基础上,BBR算法实现了从初始启动、排水、探测带宽到探测RTT的四个阶段,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通信。
通信双方在节点中,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进行交互。BBR算法通过接收ACK包时更新RTT、部分包更新BtlBW,以及发送数据包时判断inflight数据量是否超过BDP,通过一系列动作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
在具体的实现上,BBR算法的源码位于net\ipv4\tcp_bbr.c文件中(以Linux 4.9源码为例)。关键函数包括估算带宽的bbr_update_bw、设置pacing_rate来控制发送速度的bbr_set_pacing_rate以及更新最小的RTT的bbr_update_min_rtt等。
总的来说,BBR算法不再依赖丢包判断,也不采用传统的AIMD线性增乘性减策略维护拥塞窗口。而是通过采样估计网络链路拓扑情况,极大带宽和极小延时,以及使用发送窗口来优化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引入Pacing Rate限制数据发送速率,与cwnd配合使用,有效降低数据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