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目标检测】3DSSD论文解读与模型解析
2.目标检测|SSD原理与实现
3.目标检测算法之SSD详解
4.目标检测SSD
5.目标检测(one stage)-SSD
6.目标检测之SSD
【3D目标检测】3DSSD论文解读与模型解析
前言
本文深入解析3D目标检测领域中的模码3DSSD模型。根据处理点云数据的型源方式,可将其分为三类:体素化方法、模码基于BEV和前视图的型源分析、以及基于原始点云数据的模码直接特征提取。
3DSSD模型解析
二阶段方法如PointRCNN在SA层进行下采样、型源应用商店的网站源码分组与特征提取后,模码通过FP层进行特征传播,型源以获得粗略的模码候选框。接着利用这些粗略候选框进行ROI提取与Pooling,型源进行特征融合与检测框位置精炼。模码
3DSSD的型源作者发现FP层和精炼过程在模型前向推理中耗时严重。因此,模码他们尝试仅使用SA层提取特征进行单阶段提议,型源但此方法导致检测精度降低。模码
精度降低的原因在于SA层采用D-FPS方法进行采样,该方法主要过滤背景点,保留前景点。然而,由于采样点总数限制,大量背景点被丢弃,影响分类任务。
为解决此问题,作者提出融合采样方法,结合D-FPS和F-FPS,以确保足够多的背景点被保留,同时覆盖所有实例。此外,基于F-FPS方法获得的点,通过监督信息偏移生成候选点,以连接SA层与预测层。大话西游独家源码
检测框预测网络包括候选生成层、中心度对齐策略以及Anchor-Free的回归分支。候选生成层采用SA层变体,生成候选点并进行特征提取,用于回归和分类任务。Anchor-Free方法简化了候选框生成过程,提高了模型效率。
损失函数由分类损失、回归损失和偏移损失组成。分类损失采用交叉熵损失,回归损失包括距离、尺度、角度和角点损失,偏移损失应用在候选点生成的监督任务中。
总结
本文详细解析了3DSSD模型,从模型结构、检测框预测网络到损失函数,全面揭示了其工作原理与性能优化。如解析有遗漏之处,欢迎指正。
目标检测|SSD原理与实现
目标检测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主流方法大致分为两派:two-stage方法如R-CNN系列,和one-stage方法如SSD和YOLO。本文将深入解析SSD算法,它是one-stage方法的代表,全名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与R-CNN系列不同,SSD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进行检测,避免了候选框生成和分类回归的两阶段。尽管速度较快,软件下载静态页面源码但均匀密集采样导致训练困难,尤其在处理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上。SSD通过改进,如利用多尺度特征图检测不同大小的目标,采用卷积直接进行检测,以及设置不同尺度和长宽比的先验框,有效提升了准确度和速度,尤其是对于小目标检测。
SSD的核心理念包括:利用多尺度特征图(如8x8和较大的特征图),采用卷积层进行直接检测,以及设置多样化的先验框以适应目标的形状变化。每个特征图单元预测多个边界框,每个框有独立的置信度和位置信息。预测过程涉及边界框编码和解码,以及variance参数的调整。
网络结构方面,SSD以VGG为基础,通过扩展卷积层和调整池化层,获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图进行检测。SSD模型中,有6个特征图用于检测,每个特征图有特定的先验框设置。训练时,采用先验框匹配策略来平衡正负样本,采用hard negative mining确保样本平衡,损失函数包括位置误差和置信度误差。
预测过程中,对每个预测框进行分类、置信度过滤、解码和非极大值抑制,dos时代的游戏源码最终得到检测结果。性能评估显示,SSD在速度和准确度上优于YOLO,且在小目标检测上有所改进。SSD的优化tricks和不同版本的性能对比也在文中详细分析。
本文提供的TensorFlow实现展示了SSD的Inference过程,包括参数定义、网络构建和预测流程。最后,作者提醒,尽管本文尽量准确,但仍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欢迎读者交流指正。
目标检测算法之SSD详解
目标检测算法之SSD详解:
SSD,即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是一种一步完成目标检测的one-stage方法,与Faster R-CNN的两阶段检测不同。它的特点是网络结构复杂,包括基础模型VGG的扩展和多尺度特征图的利用。
SSD在VGG基础上增加卷积层,形成backbone,使用多尺度特征图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目标检测。浅层特征图适用于小目标,深层则适用于大目标。扩张卷积的引入,如2-dilated convolution,扩大了卷积核的感受野,使特征图信息更丰富。
在extra部分,通过额外的清远学工系统源码销售卷积层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共6个,用于位置信息和分类信息的提取。每个特征图对应不同数量的先验框,通过计算得到尺度线性递增的规则,确保对目标大小的覆盖。
在loc和cls部分,通过 PriorBox 层生成先验框,每个特征图的先验框数量和尺寸根据设定的规则确定。网络预测时,边界框的位置信息和类别置信度通过特定的转换公式处理。训练阶段,采用正负样本标记策略,确保每个真实目标与一个先验框匹配,并计算Smooth L1 Loss和交叉熵损失。
困难样本挖掘则是通过挖掘预测错误的负样本来提升模型性能。SSD的预测过程直接对这些特征图进行分析,生成预测结果。总的来说,SSD通过精细设计的网络结构和先验框策略,实现了一步到位的目标检测,且对不同尺度的目标有很好的适应性。
目标检测SSD
在目标检测领域,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的提出是为了在确保检测速度的同时,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其创新之处在于借鉴了YOLO的one-stage思想,直接对bounding box进行回归与分类。同时,SSD参考了Faster R-CNN中的anchor机制,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通过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并加以改进,SSD实现了快速且准确的目标检测。
SSD在设计上以VGG作为基础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卷积层,以获得不同大小的特征图。通过调整卷积层的配置和大小,SSD能够为不同大小的目标提供适应性的检测。在特征图上设置不同大小和数量的default boxes(anchors)也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为了预测每个anchor的类别和位置偏移量,SSD将不同大小的特征图分别输入到两个卷积层中进行预测,确保了结果的精确性和速度。
在训练阶段,SSD采用了两种匹配策略来确保每个ground truth box都有对应的正样本,同时通过Hard negative mining策略来平衡正负样本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了训练过程。损失函数设计包含了置信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两部分,分别使用softmax loss和smooth L1 loss进行优化,确保了模型在训练时能够准确地学习到目标的位置和类别信息。
在测试阶段,SSD简化了流程,通过预测每个anchor的类别和位置偏移量,然后应用非极大值抑制(NMS)来去除重复的预测结果,最终得到准确的目标检测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计算复杂度,还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在性能比较方面,SSD在检测速度和精度上均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的two-stage方法和部分one-stage方法,SSD提供了更高效且准确的检测性能。此外,通过合理设置参数和使用数据扩增策略,SSD进一步优化了其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
总之,SSD通过多尺度特征图的利用、卷积层的预测机制、灵活的anchor设置以及优化的训练与测试策略,实现了在目标检测领域中既快速又准确的性能表现。尽管在某些特定场景下,SSD在小目标检测方面的准确性仍可能受到挑战,但其整体表现已经显著优于许多先前的检测算法。
目标检测(one stage)-SSD
YOLO和SSD两个模型结构对比如下所示:
两个模型之间最主要的差别:
如何从VGG-的结构变成SSD的结构呢?下图是一个VGG-的示意图。
将VGG-的最后一层pooling层变成3*3 的卷积层,再接一个atrous conv(空洞卷积)拿到不同大小的feature map。如下所示。
运用atrous conv layer而不是普通的conv layer的目的:
如上图所示,是5 * 5 的卷积的kernel和3 * 3的atrous conv的kernel的感受野。
可以看到,如果是3 * 3的conv层接5 * 5的conv层,那么feature map中单一点的感受野其实是7个像素点;而如果是3 * 3的conv层接3 * 3的atrous conv层,能达到相同的感受野,且计算速度更快。
下图是SSD的推理层的示意图。
经过vgg之后,首先会得到较浅的feature map,随后经过几层卷积之后,得到较为深层的feature map(所以在上图中仅有较深层的能检测到车这种大物体),同时每层的feature map都会经过一个检测器和分类器得到检测结果,最后经过NMS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整个SSD的anchor box的数量是: * * 3 + * * 6 + * * 6 + 5 * 5 * 6 + 3 * 3 * 6 + 1 * 1 * 6 =
SSD和YOLO的loss中的检测类别值有所不同:假定检测目标一共A个类别,那么YOLO的预测类别数位A个,而SSD的预测类别则是A+1个(包含了背景类)。如下图所示。
对于正负样本不均衡的情况,SSD采用了hard negative mining(难负例挖掘)技巧来解决。hard negative是指在中容易将负样本(背景)看成是正样本(前景)的样本。而mining的操作就是将这类样本放入模型进行学习,从而减少模型的false positive。
那么SSD是如何引用hard negative mining技巧呢?如下图,其中蓝色的box的我们希望它的confidence较低,而绿色的confidence较高。
SSD模型在论文中也使用了很多不同的data augmentation(数据增强)的操作。
方式一:
方式二(Random Expansion-得到的小目标训练样本):
可以看到,SSD相较于YOLO在准确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同时预测速度上也能达到很高的fps。
目标检测之SSD
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是一种高效的目标检测算法,以其在检测速度和精度方面的卓越表现而著称。在VOC测试中,SSD在 FPS下达到了.1%的mAP,显著优于Faster R-CNN(7 FPS,mAP .2%)和YOLO( FPS,mAP .4%)等其他先进算法。
SSD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独特的模型设计。该模型基于前向卷积神经网络,能够生成固定大小的边界框,并计算边界框中包含物体的概率。它通过在VGG网络的基础上添加辅助结构,生成能够检测多尺度特征图的检测器。
SSD设计了用于监测多尺度特征图的机制,并在VGG网络的末端添加了卷积特征层,这些层逐渐减小,以在不同尺度上进行预测。每个特征层使用一组卷积滤波器产生固定的预测集合,对于P通道的特征层,使用小内核进行卷积,以产生每个类别的分数和相对于边界框的偏移量。这些偏移量相对于默认框进行计算,而默认框的位置则相对于特征图。
SSD引入了默认框和宽高比的概念,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目标。它将一组默认边界框与每个特征映射单元关联,以实现网络顶部的多特征映射检测。每个默认边界框相对于单元格位置是固定的,并预测相对于default box形状的偏移量,同时为每个box中产生每个类别的分数。这使得SSD能够在每个特征映射单元中预测多个不同目标的置信度和位置。
在训练阶段,SSD采用了特殊的匹配策略,将ground truth信息依赖于一组固定的特定检测器输出,这简化了端到端的损失函数和反向传播过程。训练中涉及选择default box、尺寸、hard negative mining和数据增强等策略。SSD通过匹配ground truth box与default box,确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网络训练。
SSD的训练目标是多目标检测,其损失函数包括位置损失和置信度损失。位置损失使用平滑L1正则损失,对default bounding box的中心点、宽度和高度进行回归。置信度损失采用多目标softmax分类损失,以适应多目标对象的检测需求。在交叉验证中,设置损失函数参数以优化训练过程。
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目标,SSD采用了浅层和深层特征图进行预测,同时使用不同尺度的default box,以覆盖不同尺寸的目标。这些default box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宽高比,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SSD通过合并不同特征图中的预测结果,实现对多尺度输入的高效检测。
在匹配策略之后,大多数default box被标记为负样本,这可能导致训练过程中的正负样本比例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SD采取了选择性采样策略,保留置信度较高的default box,以平衡正负样本比例,从而加速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稳定性。
为了增强模型的鲁棒性,SSD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包括随机缩放、宽高比变化、中心点保留、大小缩放和翻转等操作,以适应各种输入大小和形状。这些策略有助于模型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各种变化。